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指工程设计中的分析计算与分析模拟,包括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与工艺优化设计、强度与寿命评估、运动/动态模拟等。
CAE作为验证产品性能的重要技术软件,已在国防、军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得到应用。
如今,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AE软件与CAD/CAM/CAPP/PDM/ERP一起,已成为支撑工程行业和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领先技术,提高工程/产品设计质量、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国产CAE软件大多采购自Ansys、Altair、西门子等国外厂商,其产品由于技术成熟度高,自1970年代起就垄断了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和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软件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工业软件产品的收入有望每年保持 10%-15%。增长率。
与此同时,国外CAE软件的不足也逐渐凸显——不能满足国内工业制造在结构分析、运动仿真、疲劳分析、电磁分析等方面的升级需求。因此,无论是从产品本土化还是战略安全的角度来看,国内订单合作正在逐渐向能够满足深度合作和定制化开发需求的中国CAE厂商转移。
在这样的时代和市场背景下,2009年,张群回到中国,创立了英特尔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尔仿真),深入研究国内CAE软件开发竞赛之路。
与当时赛道上的代理球员不同,张群属于专业背景。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赴东京大学攻读机械信息学博士和博士后。
在国内装备制造业走向成熟的特定阶段,也需要真正有才华、有学识的技术人才来弥补CAE研发的短板。
英特尔仿真致力于CAE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应用,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公司拥有“建模与可视化平台INTESIM-DesignPlatform”、“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平台INTESIM-MultiSim”、“集成仿真管理平台INTESIM-eManager”等3大系列20余款软件产品。
INTESIM-DesignPlatform建模和可视化平台
这是一个适用于多物理场仿真分析的建模和可视化平台。可视化平台由四部分组成:几何模块(INTESIM-CAD)、网格模块(INTESIM-Mesh)、预处理模块(INTESIM-Pre)和结果可视化模块(INTESIM-Visualization)。可以成功实现几何建模和网络网格划分、物理场设置和结果可视化的有机统一。
该平台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发出一整套通用的前处理和后处理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电气、生物医学等领域。其他领域。
INTESIM-MultiSim多物理场仿真优化平台
该平台是Intel仿真的核心产品,主要面向实际针对工程中单场和多场耦合仿真的需求,提供完整的核心求解器解决方案。平台在多场耦合分析技术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耦合方法体系,可帮助用户解决生产设计中的结构、流体、电磁、热、声等物理场问题,可实现上述物理场。并满足不同行业用户对多场耦合分析的迫切需求。
同时INTESIM-MultiSim多物理场仿真优化平台拥有基于可靠性的寿命评估优化模块、高性能计算模块等关键技术,可大大减轻企业用户的工作量,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INTESIM-eManager综合仿真管理平台
主要面向工业企业,提供多行业、多专业、多-机构,多人协同完成系统、产品、零部件的设计、仿真和优化解决方案。该平台具有集成仿真工具、设计仿真模板、构建仿真流程、管理仿真数据、协同仿真任务、积累仿真知识、共享仿真经验的能力。
多年来,INTESIM-eManager已为航天、航空、汽车、机械重工、电子电器等领域的数十家客户提供服务。在提高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企业传统产品研发模式的转变,使企业保持快速的研发反应能力和竞争优势。
纵观整个市场,包括Intel仿真在内的国产CAE软件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比产品,确实存在较大差距,短期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政策的重视和管理层的关注,逐渐引发了国内厂商之间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再加上国外厂商利用市场化降价策略对抗国内对手,Intel Simulation又该如何应对呢?
张群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英特尔仿真不断加大软件研发投入,并从国内外高校采购成熟模块,补充公司产品线。研究院专家团队合作开发项目,促进产品成熟。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zonghexinwen/2021/0901/1023.html
上一篇:工信部: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等方
下一篇:绿色装备制造成山西发展新动能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