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太重油膜轴承分公司持续创新60年 做强现代机械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① 太重油膜轴承制造基地。文 静摄(中经视觉) 图② 太原重工油膜轴承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衬套巴氏合金开展超声波探伤。本报记者 梁 婧摄 在中国工业崛起的大背景下,太原重工

图① 太重油膜轴承制造基地。文 静摄(中经视觉)

图② 太原重工油膜轴承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衬套巴氏合金开展超声波探伤。本报记者 梁 婧摄

在中国工业崛起的大背景下,太原重工油膜轴承分公司一直以奋斗者、创业者姿态奋战在重型机械制造领域,为补齐国家工业产品短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努力奋斗。太重油膜轴承产品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艰难历程。演绎了一个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精彩故事。

“太重油膜轴承产品光洁度高,表面光滑到蚂蚁都爬不上去。”这是一位国外专家对太重油膜轴承的评价,也是太重油膜轴承给外界留下的印象。

油膜轴承作为现代机械设备轧机的心脏,在钢铁工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太原重工油膜轴承分公司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从事轧机油膜轴承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在中国重型机械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艰苦创业,填补国内空白

近日,记者来到太重油膜轴承分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焊接柳钢防城港项目中需要用到的油膜轴承衬套。”车间工人路鹏飞自豪地告诉记者,这种产品只有他们能生产。

确实,太原重工有自豪的资本。太重油膜轴承作为国内机械制造代表产品,一直引领着行业创新的脚步。

作为现代轧机的心脏,油膜轴承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电力等领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的油膜轴承产品只能由前苏联提供,那时能够早日用上自主设计生产的工业设备,成为产业工人的愿望。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太重定点负责研制油膜轴承,在仅有前苏联出版书籍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开启了自主设计、艰苦创业之路。老一辈太重人大胆创造,决定以轧机油膜轴承核心零件锥、衬套为切入点,不断探索试制。

1958年,太重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套φ750×560油膜轴承锥衬套备件,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油膜轴承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船舰、坦克、高压锅炉等国防领域对宽厚板材的需求,我国决定建设河北舞阳钢铁4200宽厚板生产线,其中关键部件需要用到油膜轴承。当时,舞阳这台大型设备被称为“轧机之王”,油膜轴承的设计制造无论从规格还是技术来说都面临着很大难度。太重挺身而出,成功研制出φ1300油膜轴承,并于1978年在舞钢安装,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1980年,太重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我国第一套“静—动压轧机油膜轴承”,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国由此成为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制造该设备的国家。

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机械行业开始越来越多与国外合作生产先进水平产品。1985年,太重与美国知名油膜轴承设计制造公司签订了15年轧机油膜轴承技术贸易许可证合作协议,但对方只同意引进制造技术,核心设计和运行技术拒绝转让,特别是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即已开发的“无键结构油膜轴承”技术一直没有授权,旧技术的生产图纸根本无法满足现代轧机生产需求。

技术滞后使太重频频受制,当时国内新上线的热轧机项目均采用成套进口设备,太重根本拿不到订单。另外,太重每年还需向美国公司按油膜轴承销售收入的10%支付技术服务费,即使是太重自主开发设计的也要支付4%。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太重努力自主创新,克服困难辛勤攻关,“无键油膜轴承”“液压锁紧”“新型密封”“静—动压成套供油系统”等先进设计和工艺相继被攻克。1995年,太重油膜轴承在与国外产品技术性能基本一样、价格仅为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成功取得酒钢2800轧机油膜轴承合同。

2000年,与太重合作的美国公司在续签谈判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以技术入股,既不投资也不允许“TZ”商标出现,技术、销售等全由美方做。

“这不是把太重当成代工厂吗?”时任太重集油膜轴承分公司经理的申福昌对此难以接受。最终,太重拒绝了与美国公司继续合作。为了阻止太重油膜轴承发展,美方还在中国建立了独资工厂并扬言:“我有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价格,看看市场最终会选谁。”

“那时候,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给外国人看看。”据原太重集油膜轴承分公司研究所设计员、现任所长杨汇荣回忆,当时为了节约时间,科研人员下班不回家,在办公室热情高涨地研究攻关技术,时间晚了就在办公室睡一会儿,起来接着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太重轴承技术飞速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zonghexinwen/2020/1024/656.html

上一篇:评测:斯太尔AUG A3步枪 美国制造的经典型号 开箱
下一篇:聚合优质资源助力核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烟台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