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庆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纽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成渝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路径。我们要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加快构建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聚焦产业链优势环节,推动成渝产业功能互补和产业链衔接。成渝产业对接协作的核心在于由区域产业转移向以高新技术产业链为纽带的跨区域协同深化,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区域产业的融合互动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一是要着眼于成渝两地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区域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择优遴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率先实现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为跨区域产业协同积累经验。如集成电路产业,要以成都为重点着力发展芯片设计,以重庆为重点着力发展芯片制造、芯片封测、成品测试,贯通成渝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强成渝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根据自身的优势环节做好产业对接,在数个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实现区域分工与产业协作,优化配置区域资源,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产业优势,实现区域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避免两地之间的资源浪费。重庆产业链的优势集中在生产制造领域,应重点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成都产业链的优势集中在电子、商业等领域,科教资源丰富,应重点关注科技研发和创意环节。比如要加强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互补型分工协作,把重庆优势的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条、成都优势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向对方延伸,利用两地的创新资源和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链。
聚焦高新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链集聚。成渝两地要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链向高新区集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环节的配套服务体系,以高新区为载体牵引区域协作。一是强化高新区的集聚功能,构建良好生态,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集聚,将更多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园区,形成集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产业链招商和供应链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三是促进区域内高新区的互相协作、互补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打造更长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趋势,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化产业,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研发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在未来取得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成渝两地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和创新资源,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名两院院士等。这是未来两地产业链协作中的最大潜力。成渝两地应紧跟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动态,面向产业发展未来趋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交通等产业领域,跨区域打造现代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选择一批具备核心技术、产业链完整、骨干企业支撑的优势产业,共同培育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渐培育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区域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快形成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体系,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聚焦政策协同,支撑和保障跨成渝产业协作。保障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健康运行,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必要的调控,尤其是要以科学的产业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防止产业雷同、低层次扎堆、同质化竞争。成渝两地要共同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统一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统一开发重要科技创新资源、统一跨区域空间布局、统一重要配套和扶持措施。着力抓好区域科技创新项目协同,集中力量针对重大、重点领域,联合申报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科学数据中心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链向高端迈进。要合作共建成渝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成渝两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优势用于服务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打造成渝地区企业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zonghexinwen/2020/0926/601.html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