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特色小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其次,从总体规划来看,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展示给世人。而规划给特色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古镇的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特色小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特色小镇专属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特色小镇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景观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只要跟人民的利益发生关系,所以特色小镇的规划非常重要,影响深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建设特色小镇要围绕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小镇绿色化,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五化四链”这一目标,突出模式、颜值、生态、产业、文化、主体六大要素,把小镇打造成为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百姓的福地。
1 特色小镇必须突出模式这一“法宝”
创新模式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特色小镇在国内由浙江省最初定义和实践,当前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一种是浙江省倡导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强调的是平台概念,即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无论哪种模式,我认为,其核心生命力在于特色,即做到“三个一”,当地第一、区域唯一、产业文化旅游合一。
小镇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小镇的“性格”,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决不能“千篇一律”“百镇一面”。
“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就是要注重功能叠加,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只有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创新理念开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特色小镇才能孵化新业态、满足新需求、生成新产业。
2 特色小镇必须要有颜值这一“定力”
特色小镇的直接表现就是景观风貌,也要“颜值高”“品质佳”,这样才有吸引力。从外在来说,我们应当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做到有河湖水系的地方就要有水乡韵味,平原地区要展示田园风光,有山的地方要体现山村风貌,打造出各有特色、别有韵味的乡村风貌。比如,杭州在建设特色小镇时,就鼓励有条件的小镇建设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从内在来说,就是要提升小镇品质,重点完善水、电、路、气、供热、通信等配套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赋予小镇居民享受高品质教育、医疗、社保的权利,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3 特色小镇必须强化生态这一“主题”
特色小镇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宜业家园,必须要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打造得比较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实行“嵌入式开发”,确保了小镇的“高颜值”。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实施各个阶段,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首位,在小镇的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功能布局、建设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等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方面都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态修复转变成生态资源,把生态资源转变成生态资本,把生态资本转变成生态财富。
4 特色小镇必须围绕产业这一“根本”
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就可能会变成“空镇”“鬼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主导产业带动,深挖每个特色小镇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形成规模效应,发挥集聚优势,做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一个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应当因地制宜,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八个字的文章,把产业重心放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业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育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创业和创新的相结合”,把特色小镇建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集合体,这样的小镇才有活力。
5 特色小镇必须挖掘文化这一“内涵”
文化历史是小镇的灵魂。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文明历史悠久,许多历史文化都起始于乡土、发源于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相比,小镇大多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彰显区域特色、体现民风民俗、传承优秀文化,保留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塑魂、兴业、聚人”的重要功能,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故事,保护和利用文化依存,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国内,有很多地方的发展就依托于杰出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乔家大院、屈原故里等,文化底蕴越深厚、文化内涵越丰富,这个小镇的生命力就越强。
6 特色小镇必须发挥主体这一“动力”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既不当“家长”,也不做“保姆”,要把激发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推动有机结合起来。特色小镇的主体是镇,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将主体变成运动员,而不是旁观者、评论员。要在“三个一批”(发现培育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外地招引一批)上下功夫,做好人才、项目、资金、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借智发展、借船出海、借资发力。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建设特色小镇不是要设立新的行政建制镇,而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镇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小镇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特色小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次,从总体规划来看,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展示给世人。而规划给特色小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古镇的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特色小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特色小镇专属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特色小镇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再次,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景观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只要跟人民的利益发生关系,所以特色小镇的规划非常重要,影响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建设特色小镇要围绕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小镇绿色化,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五化四链”这一目标,突出模式、颜值、生态、产业、文化、主体六大要素,把小镇打造成为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百姓的福地。1 特色小镇必须突出模式这一“法宝”创新模式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特色小镇在国内由浙江省最初定义和实践,当前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一种是浙江省倡导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强调的是平台概念,即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无论哪种模式,我认为,其核心生命力在于特色,即做到“三个一”,当地第一、区域唯一、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小镇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小镇的“性格”,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决不能“千篇一律”“百镇一面”。“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就是要注重功能叠加,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只有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创新理念开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特色小镇才能孵化新业态、满足新需求、生成新产业。2 特色小镇必须要有颜值这一“定力”特色小镇的直接表现就是景观风貌,也要“颜值高”“品质佳”,这样才有吸引力。从外在来说,我们应当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做到有河湖水系的地方就要有水乡韵味,平原地区要展示田园风光,有山的地方要体现山村风貌,打造出各有特色、别有韵味的乡村风貌。比如,杭州在建设特色小镇时,就鼓励有条件的小镇建设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从内在来说,就是要提升小镇品质,重点完善水、电、路、气、供热、通信等配套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赋予小镇居民享受高品质教育、医疗、社保的权利,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3 特色小镇必须强化生态这一“主题”特色小镇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宜业家园,必须要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打造得比较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实行“嵌入式开发”,确保了小镇的“高颜值”。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实施各个阶段,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首位,在小镇的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功能布局、建设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等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方面都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态修复转变成生态资源,把生态资源转变成生态资本,把生态资本转变成生态财富。4 特色小镇必须围绕产业这一“根本”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就可能会变成“空镇”“鬼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主导产业带动,深挖每个特色小镇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形成规模效应,发挥集聚优势,做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一个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应当因地制宜,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八个字的文章,把产业重心放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业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育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创业和创新的相结合”,把特色小镇建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集合体,这样的小镇才有活力。5 特色小镇必须挖掘文化这一“内涵”文化历史是小镇的灵魂。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文明历史悠久,许多历史文化都起始于乡土、发源于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相比,小镇大多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彰显区域特色、体现民风民俗、传承优秀文化,保留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塑魂、兴业、聚人”的重要功能,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故事,保护和利用文化依存,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国内,有很多地方的发展就依托于杰出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乔家大院、屈原故里等,文化底蕴越深厚、文化内涵越丰富,这个小镇的生命力就越强。6 特色小镇必须发挥主体这一“动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既不当“家长”,也不做“保姆”,要把激发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推动有机结合起来。特色小镇的主体是镇,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将主体变成运动员,而不是旁观者、评论员。要在“三个一批”(发现培育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外地招引一批)上下功夫,做好人才、项目、资金、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借智发展、借船出海、借资发力。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建设特色小镇不是要设立新的行政建制镇,而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镇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qikandaodu/2020/0529/334.html